詩圣杜甫一生漂泊,走遍大江南北,嘗盡人間百味,曾在京城見識過宮廷盛宴,也曾在逃亡路上吃糠咽菜;曾與李白哥哥在洛陽橋頭暢飲名酒“曲米春”,也曾與鄉(xiāng)野村夫在江邊分享廉價“二鍋頭”。杜甫的一生雖然漂泊不定,仕途坎坷,但他是一個樂觀、積極向上的人。在美食面前無法抗拒,這不,詩圣旅居云陽期間就留下獨特的美食密碼!
一壺好酒
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
公元765年,云陽尚叫“云安”,六百余年后,才更名為“云陽”。話說這年仲秋的一個傍晚,一葉扁舟停泊于云安城樓之下。簾幕啟處,舟中鉆出一銀須飄飄、清瘦羸弱、滿面風霜的老人。這位老人,便是中國古代詩壇最耀眼的“雙子星”之一——“詩圣”杜甫。
杜甫為什么來到云陽?在云陽有記載的詩歌文獻《民國志》集詩中,第一首詩便是杜甫的《拔悶》:“聞道云安曲米春,才傾一盞即醺人。乘舟取醉非難事,下峽消愁定幾巡?!绷攘葞拙浔愕莱龆鸥淼竭@里的原因:聽說云安有一種名叫曲米春的美酒,才喝上一小杯就讓人陶醉。乘船出游只為求醉并非難事,過三峽時恐怕需要多次暢飲以解憂愁。正是云安有美酒美食的香氣吸引,才讓本應直接乘船到夔州的杜甫棄船登岸,沽酒取醉,與云安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。如果僅僅如此,還不足以表達詩人和同行的船夫?qū)υ瓢裁谰泼朗车臒釔邸?/p>
詩歌接著寫到“長年三老遙憐汝,棙柁開頭捷有神。已辦青錢防雇直,當令美味入吾唇?!备輲熀投媸致犝f詩人一行是到云安品美酒、嘗美食后格外歡喜,就連駕船技術也更加嫻熟且神速。我已經(jīng)準備好足夠的錢財來支付費用,只等讓這美酒美食流入我的口中。從詩歌中我們看到,詩人對云安美酒美食的迫切已經(jīng)連現(xiàn)代人直接表達的“云陽美酒美食,快到我的碗里來!”都等不及了,更加直白地表述為“云陽的美酒美食,快到我的嘴巴里來!”
杜甫飲酒圖(圖片AI制作)
從先秦到清末,從“巴鄉(xiāng)清”到“曲米春”,云陽美酒得享盛名兩千多年,從杜甫以降,都不乏詩人歌之、詠之。如今,我們雖無緣親嘗“曲米春”的“濃芬”,但尚可到古人的詩歌中去“傾一盞”,取一取醉,消一消愁。
一碗涼面
一道慰藉鄉(xiāng)愁的美味
中國的面條由周代的餅演變而來。餅者,合并也,即將米粉、面粉合并做成各種形狀的食品。早在西漢時期,云陽鹽業(yè)興旺發(fā)達,吸引了南北鹽商云集,各地餐食交融,云陽人開始學習制作北方人喜好的面食制品,外地客商發(fā)現(xiàn)云陽人用鹽鹵水和小麥面制作的面食更加美味可口,一時風靡小河兩岸。因為漢代面條稱為“湯餅”,加上小河上每天霧氣氤氳,猶如面湯沸水開鍋翻滾,那條小河便被人們稱作“湯溪”,時至今日,湯溪河沿岸的云安、南溪、江口、魚泉、沙市、上壩等地居民依舊傳承著面食加工的古老技藝。
在唐代,面條叫作“冷淘”。相傳,冷淘的起源與女皇武則天有關。武則天吃熱面條燙傷了舌頭,御廚惶恐,遂潛心研制出了過水涼面。
在云陽旅居期間,雖然已經(jīng)入秋,但是依舊酷熱難耐(杜甫在云陽所作詩歌《寄常征君》“開州入夏知涼冷,不似云安毒熱新”為證)雖然縣令嚴明府專門為詩圣準備水閣避暑,但是也難解酷熱,詩人口味不佳(七月六日苦炎蒸,對食暫餐還不能)。這時候當?shù)卮迕裰谱鞯囊环N槐葉冷淘(涼面,亦有可能是當?shù)厝酥谱鞯陌啉F葉涼粉,也稱翡翠豆腐)卻讓詩人胃口大開,回味無窮,甚至想把這種特殊的涼面敬獻給當時的皇帝。
杜甫食面圖 (圖片AI制作)
詩人在離開云陽,居住夔州期間(公元767年)仍然懷念這一味舌尖上的鄉(xiāng)愁,寫下了詩歌《槐葉冷淘》:青青高槐葉,采掇付中廚。新面來近市,汁滓宛相俱。詳細記載了這種古老涼面(一說是涼粉)的做法。采摘鮮嫩的槐樹葉,焯水、研磨、過濾后用槐樹葉汁和面,制作成槐葉面,煮熟后浸泡在涼水里。一碗冰涼爽口的“槐葉冷淘”大功告成。杜甫形容其“碧鮮俱照箸”,玉潤碧鮮的“槐葉冷淘”質(zhì)地清冷透亮,足以映照筷影。杜甫不僅自己享用這美味,還感嘆道“君王納涼晚,此味亦時須”,想把這個涼面推薦給皇帝,可見他對槐葉冷淘的喜愛之深。這一碗涼面,喚起了杜甫舌尖上的鄉(xiāng)愁,也讓后人對云陽的美食充滿了向往。
同樣到過云陽的“美食家”蘇軾和杜甫一樣偏愛槐葉冷淘。蘇軾曾帶著白酒和鱸魚去同事詹范府中做客,詹使君招待他吃了一頓槐葉冷淘,“青浮卵碗槐芽餅,紅點冰盤藿葉魚”,有酒有魚有涼面,老蘇心滿意足,直嘆“醉飽高眠真事業(yè),此生有味在三余”。蘇軾認為,沒有什么煩惱是一碗可口的涼面解決不了的。閑來無事,吃飽了睡個舒坦覺,人生真美好!涼面的制作技術延綿至今,在云陽大街小巷已經(jīng)形成了冰鎮(zhèn)杠子面、姐妹涼面、王涼面、程涼面、盧涼面等數(shù)十個知名涼面品牌,更衍生了包面、小面、餃子、抄手、牛滾水、麥子粑、桐葉粑等面食產(chǎn)品,成為云陽游子和各地游客舌尖的鄉(xiāng)愁。
而隨著詩圣詩句的聲名遠播,云陽面的制作也迎來發(fā)展高峰,明朝是云陽面業(yè)歷史上值得書寫的時代。在這個時期,云陽出現(xiàn)了一種傳之久遠的佳品——夔面(明代,云陽屬夔州管轄)。從史籍上看,夔面主要產(chǎn)于云陽地區(qū),并在三峽地區(qū)傳播。明代王士性在《廣志繹》中寫道:夔州之面和以云陽之鹽,能使乘濕置書篋中而經(jīng)歲自干不壞。余戊子秋過夔,庚寅春居廣右,尚食夔面也。由此可見,夔面的原產(chǎn)地當是云陽毋庸置疑。夔面之所以知名,除品質(zhì)外,還在于“經(jīng)歲自干不壞”,便于攜帶,很有當代“方便面”的特質(zhì)。
當時,夔面不僅在三峽地區(qū)生產(chǎn)制作銷售,還沖出夔門,傳播他鄉(xiāng),成為造福一方的美食。1986年出版的湖北省《應山縣志》記載有“應山夔面”,旁證了夔面的產(chǎn)生之早及傳播之廣。應山夔面,曾為清時貢品,故又名“銀絲貢面”。該志記載的應山夔面特點“色白如銀”與清乾隆《夔州府志》所記載的夔面特點“色白如銀”相一致,可知應山夔面為夔州引進,兩地制作工藝相同。
在清代,夔面不但是三峽地區(qū)饋贈親朋好友的食用佳品。還一度成為貢品與獎品。當時的朝廷重要官員郭嵩燾在其日記中就曾記載,某年某月的26日,收到“內(nèi)務府頒賞全羊一只,野雞五只,夔面四筒”。當然,這里的夔面可能是云陽出產(chǎn)的,也可能是云陽以外地區(qū)出產(chǎn)的。但不管是哪里的,其源頭都在云陽。而今,云陽20萬面業(yè)人開設70000多家門店,遍布全國2700個城市,占據(jù)了75%以上的鮮面市場,實現(xiàn)了年產(chǎn)值700億元。
由此可見,從西漢到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現(xiàn)在,云陽面都是重慶小面歷史上的名品,聞名遐邇,傳播久遠。
一席美食
一個治愈詩圣的勝地
杜甫是個不折不扣的“吃貨”,他很懂得用美食來療愈自己。杜甫生于盛唐,家世很好,他也曾是大唐明亮的少年、豪放的青年。年輕時浪游吳越的印痕頗為鮮明地顯現(xiàn)在他的飲食嗜好上。細讀杜詩會發(fā)現(xiàn):魚類、莼菜、竹筍……這些南國食物也是中原長大的河南人杜甫的大愛,特別是魚,他從吳越吃到長安,從長安吃到云安。人生最后十年,他漂泊的蹤跡由黃河流域到了長江水系,這簡直是蒼天給這位流浪詩人的恩賜。于是,餐桌上有魚,杜詩中有魚,朋友請吃的,農(nóng)民鄰居送的,自己和兒子親手釣的,鮮活美味,令讀者也食指大動。
從公元765年秋至766年春,杜甫在云陽云安養(yǎng)病大半年時間期間,品嘗了云陽的多種美食。其中,云陽桃片糕對他的病體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云陽桃片糕起源于唐代,又名玉帶糕。據(jù)記載,杜甫不得志抑郁成疾,寓居云陽數(shù)月。其仆人四處求醫(yī)無果,后見一老者獨坐,捧糕點如雪,揭片如紙,悠然食之。杜甫邀老人為客,老人親做糯米糕十數(shù)斤贈予,杜甫以之佐餐,復以點心食之。月余,中氣舒暢,竟有漸愈疾之象。云陽桃片糕由上等糯米制成,選用的核桃配料嚴格采購于陜西、城口一帶,純手工制作,具有白如玉、卷得攏、展得開、點得燃的特點。
杜甫垂釣圖 (圖片AI制作)
杜甫在云陽期間,共寫下40多首詩歌,其中不少與當?shù)靥厣朗秤嘘P?!笆艳а孔希逍闾J筍綠”這是生機盎然的春天,杜甫在云陽野外采摘野菜;“舊摘人頻異,輕香酒暫隨”,這是多愁善感的秋天,杜甫跟朋友登高飲酒;“沙頭宿鷺聯(lián)拳靜,船尾跳魚撥剌鳴。”這或許是詩人野外垂釣的情景;“眼前所選為何物,寄子云安雙鯉魚”這是杜甫將云安鯉魚作為最好的禮物寄送給朋友。
“呼婢取酒壺,續(xù)兒誦文選?!睆亩鸥υ谠瓢病端w朝霽,奉簡嚴云安》一詩中,我們看到杜甫在云安應該生活無憂,還有婢女使喚。杜甫一生漂泊,在云陽期間,不但縣令嚴明府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,還常與當?shù)孛苦嵤摺⑧嵤艘坏赖歉呓加危數(shù)厝罕娨沧鸪绾途囱鲞@位偉大的詩人,讓他在云陽度過了舒適安逸的時光,從那時流傳下來的羊雜湯、羊蹄兒、牛腳腳等特色美食也得以讓詩人大快朵頤,在云陽至今還有杜公酒樓、杜公酒肆等知名餐飲企業(yè)。云陽的善良治愈了詩圣的心靈,云陽的美食不僅滿足了杜甫的味蕾,更治愈了他的病體,讓他在這一年的光景里,感受到了云陽的獨特魅力。(記者 劉太興)
云陽報第20200806期